如期降息25個基點後,聯準會未來政策路徑如何發展?
2025年09月18日 05:41 GMT
關鍵點:
FOMC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調降25個基點至4.00%-4.25%之間。這是聯準會自2024年12月以來的首次降息。
聯準會預測顯示,到年底將再降息50個基點,未來兩年每年再降息25個基點。官員在「點陣圖」中預計,2026年將降息一次,2027年再次降息。
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表明了美聯儲政策重心的轉移:「鑑於勞動力市場明顯降溫,央行在其雙重使命中,正從之前長期側重抑制通脹,逐步轉向更加關注'充分就業'目標」。
當地時間2025年9月17日,聯準會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以11票贊成、1票反對的結果,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25個基點,至4.00%-4.25%。
圖源:TradingEconomics
這是自2024年12月後的首次降息,符合市場主流預判。這也意味著聯準會貨幣政策方向從持續抑制通膨轉向應對就業市場下行風險。在如期降息之後,市場普遍關注的是,聯準會未來政策路徑將如何演進。
決策背景
聯準會此次降息,主要依據對美國經濟基本面的最新判斷。會議聲明明確指出,2025年上半年美國經濟活動成長出現了放緩跡象,這與《經濟預測摘要》中2025年實際GDP增速1.6%的中位數預測相契合,較6月預測上調0.2個百分點的微調,體現了決策者對經濟韌性的謹慎肯定。
不過,真正促使政策調整的關鍵因素,是勞動市場和通膨格局的動態變化。會議聲明不再提及「勞動市場狀況保持穩健」,而是強調「就業成長放緩,失業率略有上升但仍處於低位」。這種表述的轉變有實際數據支撐:8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僅增加2.2萬,遠低於市場預期;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飆升至26.3萬;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勞工部對過去一年就業數據進行了大幅下修,截至2025年3月的12個月內,實際新增就業比最初統計少了91.1萬個職位,這是200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下修。
圖源:美國勞工統計局
鮑威爾在記者會上表示,勞動市場「活力變弱,略顯疲軟」,並且就業下行風險已經上升到需要政策幹預的程度。
通膨情況則更加複雜。儘管7月整體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年增2. 6 %,核心PCE年增2.9%,為2025年2月以來新高且仍高於聯準會2%的長期目標,但決策者留意到通膨壓力的結構變化。
圖源:BEA
鮑威爾指出,通膨「從2022年年中高點已大幅回落,但仍高於目標」,也特別提到關稅對核心PCE的貢獻大概在0.3到0.4個百分點,屬於「一次性價格上漲」,並非持續推高通膨的訊號。這種判斷為在通膨尚未完全達標的情況下啟動降息提供了依據。
從政策邏輯來看,本次降息被認為是「風險管理決策」。鮑威爾強調,此次調整是為了應對當前「複雜且有雙向風險的經濟環境」,並非開啟持續性降息週期的標誌。這種定位反映出聯準會的兩難:就業市場走弱需要寬鬆政策支持,而通膨粘性又限制了寬鬆的力度。正如鮑威爾所說,“這是典型的雙向風險,根本不存在無風險的選擇”,理解這種平衡思路成為把握本次決議的關鍵之一。
點陣圖分歧
與決議一同發布的點陣圖提供了聯準會官員對未來利率路徑的展望。該圖顯示,9月降息後,官員的中位數預期為2025年再降息50個基點,即兩次各25個基點的調整。這與市場預期一致,反映出委員會對漸進寬鬆的共識。
圖源:聯準會
不過,此次點陣圖中,19位官員(含米蘭)的分佈顯示出明顯差異。新任理事史蒂芬·米蘭的激進立場尤其引人關注。米蘭本週剛以白宮經濟顧問的身份加入聯準會理事會,他對本次25個基點的降息投下唯一反對票、主張應降息50個基點,並在點陣圖中預計,9月降息後,年內還需再降息至少100個基點,與其他官員的預期形成明顯對比。
量化分析顯示,排除米蘭的極端預期後,其餘18位官員的利率展望呈現多樣化:1人主張年底前升息1次,6人認為應維持當前利率,2人支持年內再降息25個基點,9人認同年底前再降息50個基點(即兩次標準的25個基點降息)。
需要注意的是,9名支持年內再降50個基點的官員與米蘭共同構成了中位數判斷的統計基礎,但這或許並不意味著他們認同米蘭的激進邏輯,更多可能是因為他們對就業風險的普遍擔憂。
中長期利率路徑的預期相對較為一致。點陣圖顯示,2026年及2027年將各降息25個基點,至2027年聯邦基金利率中位數預期為3.1%,逐步接近3%的長期中性利率水準。這與聯準會對經濟基本面的溫和預期相符:2025-2028年GDP成長率中位數預測分別為1.6%、1.4%、1.8%、1.8%對應的失業率預測維持在4.2%-4.5% 的低位區間。
圖源:聯準會
通膨預期的上調增加了政策實施的複雜性。與6月預測相比,2026年PCE和核心PCE通膨展望均上調了0.2個百分點,至2.6%,這表明決策者認識到通膨回落至目標水平的過程可能比之前預期的更漫長。這種調整與GDP成長預期的小幅上調相呼應,不僅體現了當前通膨的黏性特徵,也暗示經濟韌性可能為通膨提供支撐。鮑威爾在記者會上特別強調,短期內“通膨風險偏向上行”,這一判斷為未來政策調整預留了靈活性。
圖源:聯準會
點陣圖的分歧也反映出聯準會面臨的外部壓力。米蘭作為白宮經濟顧問的特殊身份,使他的政策主張被市場解讀為「白宮的降息訴求」直接進入了聯準會決策體系。這引發了關於聯準會獨立性的廣泛討論,儘管鮑威爾強調“基於數據開展工作、不考慮其他因素是我們的核心文化”,但政治因素對貨幣政策的潛在影響可能正在成為不可忽視的變數。
從歷史經驗來看,聯準會政策的有效性高度依賴市場對其獨立性的信任,而當前這種分歧格局對政策傳導效果可能產生的影響,值得市場持續關注。
政策重心轉移
鮑威爾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表態,清晰地表明了美聯儲政策重心的轉移: “鑑於勞動力市場明顯降溫,央行在其雙重使命中,正從之前長期側重抑制通脹,逐步轉向更加關注'充分就業'目標”。這種轉向很大程度上是隨著經濟數據變化逐步演變的結果,背後是就業與通膨風險對比關係的改變。
從數據層面來看,就業市場的下行風險已經明顯超過通膨的上行風險。除了前面提到的非農就業和初請失業金數據,勞動供需兩端同步放緩的特徵也十分突出。鮑威爾指出,當前就業成長已「低於維持失業率穩定所需的『損益平衡水準』」,而少數族裔失業率上升更是需要警惕的訊號。這種變化使得勞動市場從「過熱」轉向「溫和降溫」,為政策重心調整提供了現實依據。
通膨壓力性質的變化也支持這一轉向。雖然整體通膨仍處於高位,但鮑威爾將其歸因於關稅等暫時性因素,認為「關稅對通膨的影響可能只是短期的」。聯準會估算,目前關稅對核心PCE的貢獻大概為0.3到0.4個百分點,其影響雖會在今明兩年持續,但在基準情境下屬於暫時性衝擊。這種判斷減輕了通膨黏性對貨幣政策的限制,為因應就業風險騰出了政策空間。
圖源:聯準會
此外,政策工具的操作邏輯也相應發生了調整。與2022-2023年對抗高通膨時期果斷升息不同,目前的降息決策更強調「每次會議根據數據進行調整」的彈性。鮑威爾表示,“本次會議上,沒有廣泛支持降50個基點”,而且“不需要快速調整利率”。這種謹慎態度既源自於對通膨反彈的警惕,也反映了對政策效果的精細評估。
在政策工具使用上,聯準會也宣布將繼續減持美國國債、機構債券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維持當前資產負債表縮減速度,顯示量化緊縮與利率寬鬆的政策組合仍在延續。
不過,這種再平衡努力仍面臨特殊的政策挑戰。鮑威爾將當前局面描述為「兩難且少見」:勞動市場走弱與通膨高位並存,打破了傳統宏觀經濟框架中兩者反向變動的常見模式。這種複雜性要求聯準會在政策溝通中更加重視預期引導,既要傳遞對就業市場的關注以穩定成長預期,又要強調對通膨目標的承諾以錨定物價預期。
未來焦點
本次會議的特殊背景是圍繞聯準會獨立性的爭議升溫。白宮近期採取了一系列行動對聯準會施加影響,包括公開批評聯準會政策、任命白宮經濟顧問米蘭進入理事會,以及針對聯準會理事麗莎·庫克的法律訴訟。這些行為引發了外界對貨幣政策政治化的擔憂,也成為鮑威爾記者會的焦點議題。
鮑威爾回應時表示:「聯準會的決策是基於數據,而非政治因素,會堅定地維護其獨立性」。當被問及公眾應如何判斷聯準會是否喪失獨立性時,他表示「看我們的實際行動就好」,並指出基於數據開展工作是聯準會的核心文化。這種表態緩解市場了疑慮,但理事米蘭的特殊認同和激進立場無疑增加了政策的不確定性。作為點陣圖中最突出的「白宮聲音」,米蘭的投票和預測將持續受到關注,他與其他官員的互動可能會影響未來政策走向。
未來,聯準會的政策路徑仍將取決於經濟數據的邊際變化。儘管點陣圖和鮑威爾言論表明,聯準會將採取漸進寬鬆路徑。2025年預計再降息50個基點,2026年及2027年各25個基點,利率趨近3%中性水準。但政策路徑非預設,逐次會議仍基於數據調整,就業和通膨依舊是核心影響因素。
圖源:CME Group
從會議日程來看,2025年聯準會還有兩次利率會議(10月30日和12月11日) ,市場普遍預期12月會議可能再次降息。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推薦或投資建議。

郵件訂閱
訂閱我們的郵件服務,您將獲得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