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汽車關稅降至15%,貿易協定步入實施階段
2025年09月25日 07:03 GMT
當地時間9月24日,美國商務部與貿易代表辦公室聯合發布文件,正式確定對歐盟進口汽車的關稅從現行的27.5%降至15%,且這項調整追溯至今年8月1日起生效。這項政策落地意味著美歐已持續半年的貿易摩擦迎來階段性緩解。
這項措施是落實美國與歐盟今年7月達成的框架性貿易協定的關鍵一步。此次關稅調整除了涉及汽車,還包括對飛機、飛機零件、仿製藥及其原料以及部分金屬和礦石等行業的關稅豁免。
協議具體內容
根據美國商務部與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的最新文件,美國將歐盟進口汽車關稅從先前的27.5%下調至15%,並追溯自2025年8月1日起生效。追溯機制意味著,自8月1日起進入美國市場的歐盟汽車及零件將適用新的關稅標準。這為汽車製造商提供了更明確的成本和價格預期,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業經營不確定性。
本次關稅調整的適用範圍較為廣泛,涵蓋了汽車及零件、稀缺自然資源(如軟木)、所有航空器及其零件,以及非專利藥品及其活性成分與化學前驅物等關鍵領域。
同時,自2025年9月1日起,美國已對部分戰略性產業產品實施關稅豁免,包括飛機及零件、仿製藥及其原料,以及部分金屬和礦石。這表明,美國在維持整體關稅政策調整力度的同時,也為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健康及產業戰略的關鍵領域提供了靈活處理空間。
美國政府在公告中強調,適用產品清單可能隨時調整,這意味著關稅政策仍具有一定的動態性,為後續貿易談判和產業博弈留下了空間。這項政策執行方式既有助於穩定目前歐盟出口企業的經營預期,也為美歐雙方在未來就其他產業、產品類別或關稅配額進行進一步磋商提供了製度基礎。
從貿易摩擦到協議達成
美歐貿易關係經歷了一段緊張時期。
此前,歐洲汽車產業在15%的基準關稅之外,還面臨額外25%的產業性關稅,嚴重增加了出口成本並影響利潤空間。今年早些時候,美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針對性關稅措施:自2025年3月11日起,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徵收25%關稅;4月3日起,將關稅範圍擴大至汽車;5月3日起,對汽車零件徵稅;6月4日,金屬關稅稅率進一步翻倍至50%,使相關產業承壓明顯。
這場緊張局勢的轉捩點出現在2025年7月,美國總統川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布達成《互惠、公平與平衡貿易框架協議》。根據該協議,自8月起,美國對大多數歐盟進口商品,包括汽車、醫藥、半導體和木材等產品,統一徵收15%的基準關稅,為企業提供了更明確的政策預期。
同時,歐盟也採取了對應措施:在8月28日提出立法提案,取消對美國工業品的關稅,並為美國海鮮和農產品提供優惠市場准入。這項措施不僅為美方追溯調整汽車關稅提供了法律和製度基礎,也為雙方未來進一步談判奠定了政策框架。
整體來看,這項協定既緩解了先前因高額關稅導致的貿易緊張局勢,也為歐盟汽車企業降低出口成本、恢復獲利能力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時顯示出美歐雙方在關鍵產業上的互惠妥協與戰略調整能力。
協議背後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美歐貿易協定除了涉及關稅調整,還涵蓋廣泛的經濟利益交換。
根據協議,歐盟承諾取消所有美國工業製成品的關稅,並為美國海鮮和農產品提供優惠市場准入。同時,歐盟計畫採購總額達7,500億美元的美國液化天然氣、石油及核能產品,並額外採購400億美元的美國人工智慧晶片。歐盟企業也承諾在2028年前,在美國戰略性產業進行額外投資6,000億美元。這些安排顯示,協議不僅解決了短期關稅問題,還涉及能源、技術和戰略投資等長期經濟利益的深度綁定。
然而,從輿論和歷史數據來看,歐盟在談判中做出了重要妥協。歐洲部分媒體指出,15%的汽車關稅遠高於歷史水準:在川普開啟第二任期之前,美國對歐盟商品的平均稅率約為4.8%。面對內部分歧,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堅稱,15%的稅率已是歐洲能爭取到的最佳結果。這項表態凸顯了歐盟在維護自身出口利益與實現貿易協定之間所面臨的複雜利益平衡。
值得一提的是,協議仍有未決問題,尤其是鋼鐵和鋁製品的關稅。目前,歐盟相關產品出口至美國仍需繳納高達50%的關稅,這對歐盟鋼鐵和鋁生產商構成持續貿易障礙。
此外,根據最惠國待遇條款,部分原本關稅高於15%的商品仍將維持較高稅率,這意味著協議尚未完全解決所有高關稅問題。協議的最終落實還需經過歐盟成員國及議會批准,且美國在公告中明確表示,商品清單可能進一步調整,顯示談判仍在動態進行中。
因此,儘管此次貿易協定緩解了美歐之間的部分緊張局勢,為汽車及關鍵工業品出口提供了政策確定性,但未解決的高關稅領域、內部立法程序及潛在後續調整仍帶來不確定性。
未來,雙方如何在能源、技術、產業投資與高關稅議題之間平衡利益,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美歐貿易關係的穩定性與永續性。
未來走向
儘管美歐就關稅達成框架性協議,為雙邊貿易提供了一定確定性,但未來走向仍存在多重不確定因素。美國在公告中保留了關鍵材料和產業的豁免權,包括醫藥、航空器、稀土及部分高科技原料,以維護本國產業鏈安全和核心競爭力。這項安排顯示,美國在協議執行上保留一定政策彈性,以確保協議承諾得以落實。
協定也明確,美歐將在2025年12月31日前就「進一步關稅削減」和數位貿易壁壘問題進行重新談判,這為雙方在未來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提供了製度性框架。
同時,協議的落實將是動態過程,而非一次性完成的政策安排。美國保留在特定條件下上調關稅的權利,如果歐盟未完全履行採購7,500億美元能源產品及6,000億美元戰略投資的承諾,美方可能採取措施確保承諾落實。
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此次協議為美歐貿易關係提供階段性穩定基礎,為汽車、工業品及高科技產品的跨境流通提供了政策支撐,有望緩解此前因高關稅導致的供應鏈中斷與成本壓力。
然而,雙方在數位監管政策、烈酒、鋼鋁及高附加價值技術產品等領域的分歧仍顯著,預計將成為未來談判的重要焦點。這表明,儘管短期內貿易摩擦得到緩解,但長期而言,美歐貿易關係仍需在利益平衡、規則協調和政策執行上持續磨合。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推薦或投資建議。

郵件訂閱
訂閱我們的郵件服務,您將獲得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