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我們的服務
更多
更多
更多

建構高效投資組合時需要避免的投資類型

FoolBull FoolBull

2025年10月03日 01:00 GMT

投資組合的建構涉及選擇合適的資產類別以實現風險調整後回報的最大化。根據2025年至今的市場表現與展望,分散化仍是投資人管理不確定性的關鍵策略。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指出,多元化投資策略可提供更好的風險調整回報,尤其在股票和債券相關性波動加劇的環境中。

 

0

 

投資者應優先考慮核心資產類別,同時避免某些相關性高或波動大的投資類型,以減少不必要的複雜性和潛在損失。要完成這個過程,投資人需要在精準鎖定具備核心價值的資產類別之外,清楚地辨識並排除那些無法提升組合效益、甚至可能加劇風險的投資標的。

 

 

 

投資組合的核心建構模組

 

從資產配置理論與全球市場實務來看,無論投資人風險偏好、生命週期為何,成熟的投資組合一般需要包含三大核心模組。這三類資產透過風險收益特徵的互補,共同實現「長期增值+風險對沖+流動性保障」的組合目標,是不可取代的基礎要素。

 

8ff086c5

 

首先,股票敞口是成長的核心驅動。投資人應配置大盤股票,包括美國市場和國際市場。Johnson Financial Group的2025年展望建議,股票提供長期成長,但需結合其他資產以因應波動。數據顯示,S&P500指數的歷史年化報酬約為10%,包括股息,但波動率在5.2%至41.4%之間。國際股票可降低地理風險,例如新興市場基金-2025年市場展望指出,其全年成長率預計高於已開發市場。

 

其次,固定收益投資提供穩定性,其核心價值在於降低組合波動性,提供穩定現金流,同時在市場下行週期對沖股票資產的虧損風險。其中,債券作為股票的分散工具,尤其在經濟不確定期有效。 Fidelity的2025年債券市場展望顯示,高品質債券的波動率低於股票,核心債券指數的標準差約為6%。投資人可考慮中期國債或投資級公司債,這些資產在股市下跌時,往往與股票表現出負相關性,為組合提供緩衝。

 

第三,現金或現金等價物確保流動性,核心作用是滿足投資者短期資金需求,避免因短期流動性不足被迫在市場低位賣出股票或債券資產,從而鎖定虧損。用於應急或短期支出的現金投資,如貨幣市場基金,在2022年股市和債市雙跌時證明了其價值,當時持有現金類資產的投資者在規避了雙重虧損的同時,還能在市場低位加倉核心資產,為後續收益積累奠定基礎。

 

lonely-blue-n37BD6BFbRQ-unsplash

 

此外,2025年的趨勢包括加入另類投資,如數位資產或國際股票,以提升分散化。 iShares的報告指出,數位資產與傳統資產的相關性較低,可改善整體風險報酬比。整體而言,這些模組的分配應根據年齡和風險承受力調整,例如年輕投資者可分配60%股票、30%債券和10%現金。

 

 

 

需要避免的投資類型

 

在明確投資組合的核心建構模組後,投資人還需警惕另一類標的——它們看似具備「分散化」「高收益」優勢,但其實無法提升組合效益,甚至加劇風險。

 

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

房地產投資信託曾被視為分散化工具,但近年來與美國股市的相關性上升,削弱了其益處。 Nareit的數據顯示,過去幾十年,REITs在超過56%的年份中跑贏美國股票,但相關係數穩定增加。晨星USREIT Index在過去五年與大盤的相關性為0.83,非美國REITs類似。這顯示REITs不再提供顯著的分散化優勢。

 

歷史分析顯示,REITs的報酬與股票高度同步,尤其在利率上升期。 S&PGlobal的研究指出,過去25年,REITs對利率敏感,導致在經濟週期中表現類似股票。 Fidelity的報告顯示,過去20年,REITs與股票的相關性為0.56,與固定收益的相關性更低,但這不足以證明單獨配置的必要性。

 

投資者可能透過房屋所有權已暴露於房地產風險,進一步減少了對REITs的需求。 SparkRental的分析顯示,過去30年,股票報酬略低於REITs,但REITs的波動性較高。因此,除非尋求特定股息收益,大多數投資者可透過廣義股票指數間接獲得房地產敞口,而無需專用REITs配置。

 

two-businessmen-at-work-2025-01-09-04-20-25-utc

 

產業基金

產業基金允許針對特定經濟部門投資,但投資者時機往往導致suboptimal回報(非最優回報),其中核心問題在於「投資者時機錯誤」與「相關性不穩定」,無法為組合帶來持續的分散化收益。

 

從資金流向數據來看,產業基金的投資人普遍存在「追漲殺跌」行為。 ScienceDirect的研究顯示,基金異常報酬與投資者資金流動呈負相關,顯示現金流入通常發生在績效高峰後。Informs的研究也證實,美國股票共同基金的現金流時機技能為1.77%/年,但折扣率時機為-0.87%/年,反映投資者在市場高點進入。

 

然而,現金流出流數據卻不樂觀。 NewYorkFed的分析顯示,從1986年到1996年,資金流動與市場回報相關,導致投資者在低點贖回。Emerging Markets的研究也顯示,市場時機策略在新興市場表現不佳,投資人往往追逐過去表現。

 

從相關性角度來看,單一產業與大盤的低相關性往往是「短期現象」,難以持續。例如,能源板塊的相關性可變,但往往重新與大盤同步。UNL Digital Commons的研究指出,現金流時機差導致劣勢表現。這種相關性的不穩定性導致產業基金無法成為長期分散化工具——當市場整體下跌時,原本低相關性的產業可能會隨著大盤同步下跌,無法起到對沖作用,反而增加組合波動。

 

主題基金

近年來興起的主題基金,如人工智慧、碳中和、元宇宙等,它們看似聚焦高成長領域,實際上存在「重複配置」與「發行滯後性」兩大問題,對組合收益的貢獻有限,甚至可能引發過度集中風險。

 

图片3

 

首先是“重複配置”問題。多數主題ETF的持股與寬基指數高度重疊,投資者若同時持有寬基指數基金與主題ETF,相當於對同一批股票進行「雙重投資」,並未實現真正的分散化。

 

以人工智慧主題ETF為例,部分聚焦「AI基礎設施」的ETF前十大持股中,英偉達、微軟等股票佔比超40%,而這些股票同時也是標普500指數的前十大成分股。若投資人已持有標普500指數基金,再配置BOTZ,本質上可能是增加了對科技大盤股的曝險,而非取得新的主題收益,反而放大了單一板塊的波動風險。

 

其次是「發行滯後性」問題。主題ETF的發行往往落後於主題的上漲週期-當某一主題在市場上形成熱度、相關股票已累積較大漲幅後,資產管理公司才會推出對應的ETF產品。

 

晨星數據顯示,2020-2023年,美國新發行的主題ETF中,約70%的標的在ETF成立前12個月的漲幅已超過30%,而ETF成立後12個月的平均收益率僅5%,遠低於前期漲幅,投資者買進後往往面臨「高位站崗」風險。

 

例如,2021年元宇宙主題ETF(MTVR)成立時,元宇宙相關股票已上漲65%,而該ETF成立後12個月下跌28%,顯著跑輸大盤,為投資人帶來實質虧損。

 

長期債券

長期債券-通常指久期10年以上的債券,如10年期、30年期公債-常被視為「避險資產」,但從實際風險收益特徵來看,其波動性遠超核心債券,且分散化效果不穩定,並非普通投資者的理想選擇。

 

a-growing-currency-exchange-chart-on-a-smartphone-2023-11-27-05-09-31-utc

 

Fidelity的數據顯示,長期債券波動率是短期債券的兩倍,對利率變化敏感。 Vanguard指出,自2022年以來,債券市場波動源自於久期風險,長期債券敏感度更高。

 

比較顯示,過去三年,美國長期公債指數標準差為15%,核心公債為6%。 RussellInvestments的分析顯示,債券波動率從1.6%至6.6%,股票為5.2%至41.4%。晨星指出,債券作為股票分散工具可靠,但長期債券在2022年與股票同跌。

 

Morgan Stanley的2025年展望顯示,債券殖利率相對於股票的估值更具吸引力,但長期債券會增加組合的持續波動。因此,核心固定收益投資足以提供分散,無需長期債券增加風險。

 

高收益債券

高收益債券(信用評等低於BBB等級的債券,俗稱「垃圾債」)因票面利率較高(通常比投資等級債券高3-5個百分點),吸引了部分追求收益的投資者,但從資產配置角度來看,其分散化效果差、信用風險突出,並非組合的必要配置。

 

從相關性來看,高收益債券與股票資產的相關性明顯高於投資等級債券,難以達到避險股票風險的作用。Vanguard指出,只要相關性低於1,持有股票和債券有益,但高收益債券在股市下跌時往往會跟隨。

 

從信用風險來看,高收益債券的違約率遠高於投資等級債券,且在經濟衰退期會大幅上升。標普全球數據顯示,2000-2023年,美國高收益債券的平均年化違約率約4. 1 %,而投資等級債券僅為0.07 %;2009年(金融危機後)高收益債券違約率升至10. 9 %,2020年疫情期間升至6. 2 %。違約事件除了會導致投資人損失本金,還會引發債券價格大幅下跌,進一步放大組合虧損。

 

analyzing-charts-and-quotes-2023-11-27-04-52-43-utc

 

此外,高收益債券的「收益優勢」存在「幻覺」——其較高的票面利率需扣除信用風險損失與更高的管理費(高收益債券基金平均費率約為0.75%-0.9%,高於投資等級債券基金的0.3%-0.5%)。

 

例如,根據彭博數據,2010-2023年彭博高收益債券指數(USD High Yield Corporate Bond Index)年化總回報約5.3%-5.7%,同期彭博巴克萊美國投資等級債券指數(USD Investment Grade Corporate Bond Index)年化總報酬約為4.5%-4.9%,但波動率是後者的2.2倍,風險調整後收益低於投資等級債券,整體性價比偏低。

 

 

 

寫在最後

 

建構高效投資組合的本質,是在「收益目標」與「風險承受能力」之間找到平衡,核心在於聚焦股票、核心債券、現金三大不可替代的模組,同時規避非必要投資,避免因追求短期熱點或虛假收益而承擔額外風險。

 

777

 

此外,投資的成功不在於「抓住多少機會」,而更多可能在於「規避多少風險」。拒絕短期市場熱點的誘惑,堅守核心資產配置,維持投資紀律,或許才是實現長期財務目標的最優路徑之一。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推薦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