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et Lab因增發股價回調,現在是佈局時機嗎
2025年09月28日 07:07 GMT
9月15日,Rocket Lab宣布啟動7.5億美元ATM股權發行計劃,這項計畫取代了先前允許發行最多5億美元股票的銷售協議。
ATM發行是一種靈活的股權融資方式,可讓公司在市場價格適當時逐步出售股票,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股價的衝擊。但消息一出,Rocket Lab股價應聲下跌近13%。這家被譽為「第二太空股」的公司今年股價一度觸及55.17美元的歷史高點,市值突破235億美元。
圖源:TradingView
市場反應凸顯了投資人對太空概念股既充滿期待又擔憂風險的複雜心理。儘管融資消息引發拋售,但Rocket Lab仍維持著年內超過80%的漲幅,遠超市場平均水準。
市場定位
Rocket Lab的核心價值重建始於對太空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與SpaceX聚焦大型火箭與衛星星座的路徑不同,這家公司走出了「小切口、全鏈條」的差異化路線。
在業務基本盤方面,Electron小型火箭構成了穩定的現金流來源。作為美國發射頻率第二高的小型運載火箭,其2024年完成16次任務,成功率超90%,憑藉全3D列印技術將單枚製造成本控制在840萬美元,成為小衛星市場的「高頻出租車」。這項業務除了帶來穩定營收,也建構了與美國軍方、NASA等核心客戶的合作基礎。
真正的轉型突破來自Space Systems業務的崛起。透過收購SolAero、Advanced Solutions等企業, Rocket Lab實現了從衛星組件到發射服務的全產業鏈覆蓋。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營收創下1.44億美元的紀錄,較去年同期成長36%。其Space Systems業務部門貢獻了約70%的營收,成為公司收入的主力。
這種業務結構的調整,使其市場定位從單純的發射服務商,轉向更有價值的「端到端太空解決方案提供商」,估值邏輯向高毛利國防承包商靠攏。
財務表現
Rocket Lab在營收成長方面表現強勁,但獲利能力仍是關注焦點。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GAAP毛利率提升至35%-37%的區間,顯示營運效率正在改善。
然而公司尚未實現獲利,第二季調整後的EBITDA虧損為2,100萬至2,300萬美元。研發投入持續增加,2025年第一季的研發支出達到5,51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43%。
訂單儲備方面,Rocket Lab維持強勁成長。截至2025年第二季末,公司總訂單積壓達10.5億美元,其中發射服務4.22億美元,太空系統6.45億美元。這項強勁的訂單儲備為未來營收提供了可見性。
圖源:Rocket Lab
對於第三季度,該公司給出了營收介於1.45億至1.55億美元之間的指引,預計將繼續保持年增長態勢。市場將關注公司能否在這一季度實現毛利率的進一步改善。
圖源:Rocket Lab
戰略佈局
Rocket Lab近期透過策略性收購強化其在太空產業鏈的佈局。 2025年9月25日,公司宣布將以最高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德國雷射通訊開發商Mynaric。交易結構包含7,500萬美元初始對價及7,500萬美元與績效掛鉤的額外付款,預計在Mynaric完成德國本土重整程序後交割。
需要注意的是,這項收購並非簡單的技術補全,而是瞄準衛星通訊領域的核心痛點——當前市場缺乏高產能、低成本的雷射通訊終端,而Mynaric的Condor Mk3產品已通過美國太空發展局(SDA)5.15億美元合約的驗證,為Rocket Lab的Tranche2 Transport Layer-Beta衛星提供通訊支持,收購後公司可將其規模化生產能力復用於該技術,快速填補市場缺口。
圖源:Mynaric
並且,此交易讓Rocket Lab在德國慕尼黑取得首個歐洲據點,吸收超過300名專業工程師及全套生產資產與智慧財產權,為拓展歐洲政府與商業衛星星座市場開啟了關鍵通道。
此前, Rocket Lab也以2.75億美元收購了光電和紅外線載荷開發商Geost。 Geost深耕美國國家安全領域多年,核心產品為小型化、低功耗的光電/紅外線(EO/IR)感測器,可廣泛應用於太空域感知(SDA)、飛彈預警與情報偵察等關鍵任務,其技術完全契合美國太空軍對「低成本天基搭載感測器」的需求。
交易完成僅一個月,Geost便獲得美國太空軍合約擴展,金額增至8,070萬美元,需為地球同步軌道任務研發兩款光學載重,用於監控該戰略軌道上的潛在威脅航天器,進一步印證了其技術認可度。藉由此次收購,本公司成功進軍payload(酬載)市場,成為美國國家安全任務的重要承包商。
這些併購活動與Rocket Lab的戰略目標高度一致:建構覆蓋「發射-衛星平台-載荷-在軌服務」的垂直整合生態。這種「能力百寶箱」式的佈局並非首次——先前收購的太空船分離系統製造商PSC、飛行軟體服務商ASI,已為其奠定供應鏈自主可控的基礎,而Mynaric與Geost的加入,恰好補齊了「通訊鏈路」與「任務載荷」兩大核心短板。
具體來看,Geost的感測器載荷與Mynaric的雷射通訊終端可與Rocket Lab自研的Photon衛星平台深度協同,形成「感知-通訊-平台-發射」的閉環解決方案:例如在國防任務中,搭載Geost紅外線感測器的Photon衛星可即時偵測發射器,透過Mynaric雷射實現低延遲數據,實現低延遲數據傳輸由公司自有火箭終端,透過Mynaric雷射實現低延遲數據
在市場擴張方面, Rocket Lab正積極爭取參與美國政府的GoldenDome防禦計畫。這項計畫旨在降低對SpaceX的依賴,Rocket Lab被點名作為潛在供應商之一。若能切入這高達1750億美元的市場,將為公司帶來穩定收入來源。
未來成長的關鍵
Neutron火箭的開發進度是Rocket Lab未來成長的核心關鍵。這款中型可重複使用運載火箭設計用於發射大型衛星星座和執行載人任務,計劃於2025年底進行首次發射。
圖源:Rocket Lab
高盛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給予Rocket Lab「中性」評級,目標價32美元,同時指出Neutron火箭的開發風險「難以低估」。分析師認為,儘管該公司表示仍有望在年底前進行中型火箭Neutron的發射,但時間表具有挑戰性且取決於有限的問題。
Neutron火箭對Rocket Lab的市場定位至關重要。一旦投入使用,它將使公司進入中型載重發射市場,與SpaceX的Falcon9火箭直接競爭。
管理層對Neutron的製造能力和需求提供了積極更新,預計Neutron將推動太空系統業務的進一步成長。火箭實驗室已獲得美國國防部的認可,並被納入其國家安全空間發射(NSSL)計畫。這意味著Neutron火箭將有資格競爭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政府發射合約。
高估值與技術執行風險
儘管Rocket Lab前景廣闊,但投資人仍需關注多項風險因素。Neutron火箭的技術執行風險首當其衝。高盛明確指出「Neutron火箭開發風險難以低估」。公司也承認時間表具有挑戰性,且取決於解決有限的問題。任何重大延遲都可能影響市場信心和未來收入預期。
從估值角度來看,公司目前估值水準較高。截至目前,Rocket Lab的股價在45.21至55.17美元之間波動,市值約223.8億美元。相對於其目前營收規模,此估值包含了大量成長預期。同時,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2025年第二季淨虧損達6,641萬美元,且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用於Neutron火箭的開發與測試。
競爭環境也不容忽視。隨著藍色起源、聯合發射聯盟等競爭對手加快可重複使用火箭的開發步伐,發射服務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儘管Rocket Lab透過垂直整合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差異化了自己,但能否在長期競爭中保持優勢仍有待觀察。
客戶集中度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風險。公司營收高度依賴美國政府合約,特別是太空發展局和國防部計畫。任何政府預算削減或合約變更都可能對業務造成重大影響。
對投資人來說,Rocket Lab代表了典型的成長股投資機會:高風險與高潛在報酬並存。公司正在經歷的從發射服務商到垂直整合太空企業的轉型,將決定能否在太空經濟的大潮中佔據有利位置。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推薦或投資建議。

郵件訂閱
訂閱我們的郵件服務,您將獲得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