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我們的服務
更多
更多
更多

聯準會主席遴選進入關鍵階段:人事更迭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FoolBull FoolBull

2025年10月11日 06:19 GMT

關鍵點:

  1. 由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主導的初步面試已將候選人從11人縮減至5人,預計最終建議名單將在感恩節(11月27日)後提交川普總統。

  2. 最終人選的立場取向,可能將成為衡量未來聯準會能否在政治壓力下維持獨立與公信力的關鍵指標。

  3. 聯準會的政策決策終究要錨定經濟基本面,而當前美國經濟「強成長與弱就業」以及「高通膨與低預期」並存的複雜局面,為候選人的政策選擇增加了諸多約束。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0日,美國財政部宣布聯準會主席候選人名單已從11人縮減至5人,最終人選預計於2026年1月提名為聯準會理事,後續接替鮑威爾的主席職務。

 

此次遴選正值美國經濟面臨通膨黏性、就業市場分化及政治壓力加劇的複雜背景,其結果將深厚影響未來貨幣政策的獨立性與市場預期。

 

 

 

五位候選人背景

 

聯準會主席的遴選進程已進入關鍵階段。由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主導的初步面試已將候選人從11人縮減至5人,預計最終建議名單將在感恩節(11月27日)後提交川普總統。

 

進入最終評估階段的五位候選人構成了一個多元化的陣容:現任聯準會監管副主席米歇爾·鮑曼( Michelle Bowman)、聯準會理事克里斯多福沃勒( Christopher Waller)、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凱文‧哈西特(Kevin Hassett)、前聯準會理事凱文沃許(Kevin Warsh),以及貝萊德全球固定收益首席投資長里克·里德(Rick Rieder)。

 

其中,里德是唯一沒有聯準會任職經驗的候選人,其深厚的華爾街背景與豐富的資產管理經驗,被認為可能成為「體制外的獨特優勢」。財政部官員透露,里德在面試中給貝森特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在遴選標準與時間表上,貝森特明確表示,希望新任聯準會主席同時具備經濟學、貨幣政策、銀行監管和管理經驗,並對改革聯準會的架構與運作持開放態度。他近期公開批評聯準會「過於龐大」並出現「使命蔓延」,這或暗示可能支持縮減央行職能、限制量化寬鬆等政策。

 

從政策立場來看,五位候選人呈現出從鷹派到鴿派的明顯分化,各自代表不同的貨幣政策取向。

 

鮑曼身為現任監理副主席,近期立場偏鴿派。她指出,自4月以來,美國月度新增就業崗位平均僅約2.5萬個,遠低於年初的每月15萬個水平,顯示「勞動力市場比預期更脆弱」,並認為通膨已「足夠接近」2%的目標,因此「委員會是時候採取果斷、主動的行動了」。

 

IMG_256

圖源:美國勞工統計局

 

沃勒同樣屬於鴿派陣營,但主張穩健的政策節奏。他8月支持9月降息50個基點,強調寬鬆的必要性,但反對「激進而快速的行動」。沃勒在面試中堅持聯準會獨立性,強調討論「完全聚焦政策而非政治」。

 

哈西特作為川普的長期經濟顧問,則優先考慮透過降息來刺激成長。儘管他學術背景深厚,但在任內多次支持川普的寬鬆訴求。近期他公開表示聯準會應「保持完全獨立」,但同時主張對其運作進行「全面審查」,立場被視為存在矛盾。

 

沃什則是典型的鷹派代表,長期堅持貨幣主義框架,批評聯準會的擴張性政策導致通膨失控。他呼籲對聯準會進行「徹底改革」,認為鮑威爾的政策信譽不足,主張貨幣政策應與財政政策形成更緊密的協調。

 

 

 

聯準會獨立性的潛在危機

 

候選人立場的分化背後,反映出聯準會近一個世紀以來最嚴峻的獨立性考驗。自2025年1月川普政府重新執政以來,白宮透過公開評論、人事調整及法律途徑等多種方式,對聯準會政策表達不滿。這個過程被市場廣泛解讀為對央行獨立性的挑戰,引發了關於政策自主性與政治責任邊界的討論,也讓國際社會對美元體系的長期穩定性產生關注。

 

公開批評與人事博弈成為當前焦點。川普多次在公開場合指出,聯準會在降息節奏上行動遲緩,可能阻礙經濟成長,並對其內部管理效率提出質疑。儘管總統無直接罷免聯準會主席的權力,但高強度的輿論爭議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部分分析家認為,9月聯準會的降息決定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對外部壓力的回應,而鮑威爾隨後強調政策「並非預設路徑」的表態,也被視為央行努力保持獨立性的信號。

 

人事任命同樣成為市場關注的核心。 2025年8月,白宮以「合規調查」為由罷免聯準會理事麗莎·庫克一事,引發法律與學術界廣泛討論。根據《聯邦儲備法》,理事任期為14年,僅能因「正當理由」經法律程序罷免。相關案件目前已進入司法審查階段。法律專家指出,此案的最終裁決或將成為未來界定總統任命權與央行獨立性邊界的重要先例。市場擔憂若白宮獲得更大任命空間,聯準會決策結構可能會長期偏向。

 

同時,白宮提名的白宮經濟顧問史蒂芬米蘭已獲參議院批准出任聯準會理事。米蘭在9月FOMC會議中投下唯一反對票,主張更為積極的降息節奏,其立場與白宮促進成長的政策取向一致。

 

圖源:聯準會

 

巴克萊銀行分析認為,儘管米蘭短期內難以主導決策,但在未來經濟數據分化的情況下,其投票可能對政策形成邊際影響,增加政治因素對貨幣政策走向的干擾風險。

 

從歷史經驗來看,政治壓力若過度幹預貨幣政策,可能帶來長期副作用。70年代初的政策鬆動曾導緻美國陷入“滯脹”,通膨率一度超過13%。目前雖然美國通膨較高點顯著回落,但核心PCE仍高於2%的長期目標,而近期的關稅政策已推高部分進口商品價格。若貨幣政策再度偏離數據導向,可能增加通膨再起的風險。

 

IMG_256

圖源:美國勞工統計局

 

同時,國際市場也關注聯準會獨立性變化對全球資本流向的潛在影響,新興市場波動性上升的可能性值得警惕。

 

在此背景下,候選人對獨立性的態度成為市場評估的重要參考。沃勒多次強調,聯準會應「基於數據和經濟基本面做出決策」,被視為維護政策自主性的代表;哈西特雖然表示支持央行獨立,但亦主張對其決策機制進行審查;沃什則提出「有限獨立」概念,主張在保持政策專業性的同時強化與財政政策的協調。最終人選的立場取向,可能將成為衡量未來聯準會能否在政治壓力下維持獨立與公信力的關鍵指標。

 

 

 

降息預期

 

聯準會的政策決策終究要錨定經濟基本面,而當前美國經濟「強成長與弱就業」以及「高通膨與低預期」並存的複雜局面,為候選人的政策選擇增加了諸多約束。 2025年9月以來密集發布的經濟數據,既削弱了短期降息的迫切性,也凸顯了長期寬鬆的必要性,這種矛盾性進一步放大了政策預期的分化。

 

具體來看,作為聯準會核心關注指標,美國第二季核心PCE物價指數年化季率終值上修至2.6%,高於預期與前額的2.5%。

 

IMG_256

圖源:BEA

 

同時,第二季實際GDP年化季季終值大幅上修至3.8%,遠高於預期和前值的3.3%,創下自2023年第三季以來最強勁表現。

 

IMG_256

圖源:BEA

 

目前,聯準會正在等待9月非農就業報告等關鍵數據。但受美國政府停擺影響,美國勞工部原計畫10月3日發布的9月非農就業報告未能如期公佈。美國勞工部長表示,一旦政府重新開門,將立即公佈9月就業數據。

 

歷史上也出現類似情況,如2013年政府停擺期間,就業報告被迫延後,導致市場和政策缺乏最新數據參考。如果政府長時間停擺,可能會導致更多關鍵經濟數據持續缺失,為聯準會貨幣政策路徑增添不確定性。

 

此外,聯準會內部對未來政策走向也並未形成一致。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主席古爾斯比雖未完全否定降息,但也強調“基於就業數據放緩就過早大幅降息存在風險”,認為需等待通膨明確回落至2%路徑後再行動。

 

他同時指出當前環境顯示出「滯脹方向衝擊」的跡象。

 

聯準會副主席鮑曼與新任理事米蘭則更關注勞動市場的脆弱性。米蘭的立場更為激進——作為9月FOMC會議唯一投反對票的官員,他主張透過「每次50個基點、總計150-200個基點」的快速降息,將利率拉回中性水平。

 

隨著聯準會下一次議息會議日益臨近,市場對聯準會繼續降息的預期不斷升溫。根據CME「聯準會觀察」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聯準會在10月議息會議上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已升至98.3%;同時,市場對年底前政策寬鬆的預期進一步強化,12月累計降息50個基點的機率也攀升至91.7%。

 

圖源:CME Group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推薦或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