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合規數位金融基礎設施的再塑-安全治理、銀行連結與衍生性商品整合
2025年08月17日 08:01 GMT
年內某起資訊安全事件中,攻擊方透過收買第三方客服人員取得了部分使用者的身分與帳戶要素,並據此提出約2,000 萬美元的贖金要求。涉事平台拒絕支付贖金,轉而配合執法與威脅情報機構展開追查,同時面向社會發布懸賞資訊以收集線索。在財務揭露層面,本公司在隨後一個財季將與本次事件相關的緊急處置、客戶補償、體系改造與外部專業服務等費用合計約3.07 億美元計入報表。管理層同步公佈了初步調查脈絡、受影響對象的通知安排以及後續修復計劃,並對客戶支援與權限管理流程進行緊急調整,包括凍結或收回不必要的第三方訪問、實施分權審批與最小權限、提升關鍵操作的多因素驗證與獨立複核、以及對客服外包環節增加背景審查與實時監控。就事件性質而言,此案例屬於「供應鏈/第三方」觸發的機密性外洩風險,暴露點集中在人員與流程控制層,而非核心帳務主機或鏈上資產層的系統性破壞。處置目標因此聚焦於三方面:一是阻斷繼續洩漏的通道並降低再發生機率;二是縮短發現—遏制—修復的週期;三是透過補償與溝通框架降低客戶與合規層面的二次損失。
從營運與治理的觀點來看,本次應對涉及事件回應(IR)、身分與存取管理(IAM)、供應商風險(TPRM)、資料保護與隱私合規四個維度的連動。事件回應上,公司將偵測、取證、隔離、復原與事後複盤模組化執行,並引入外部數位取證與滲透測試團隊以形成交叉驗證;身分與存取管理上,針對高權限工單、批次匯出與敏感欄位可見性引入基於風險的動態存取、按場景限時授權與強制會話記錄;整了外包准入與年度複評標準,強化人員輪崗、雙錄與異常行為分析,並將關鍵客服流程從“單點可操作”改為“雙人四眼”或“系統+人工”复核;數據保護與隱私合規上,依據不同法域的洩露通報要求完成監管通知與客戶告知,並對數據最小化與脫敏策略進行重設。在技術層面,除擴大安全營運中心(SOC)覆蓋與引入行為分析模型,平台同時在支付與出入金環節加強了設備指紋、交易風險評分與異常地理位置/設備組合的閾值控制,以降低因憑證要素洩漏帶來的後續資金風險。上述措施的直接財務反映為單期一次性費用上行與常年化營運成本的抬升(含監控訂閱、託管安全服務與合規審計支出),但對應的收益在於縮短平均發現時間(MTTD)與平均處置時間(MTTR)、提升授權通過率與降低詐欺拒付率,從而降低潛在的監管罰款與訴訟撥備。
資訊揭露與財務處理方面,公司選擇在季度報告中一次性確認大額應急支出與補償,採用更為保守的會計處理口徑;該做法對當期利潤構成壓力,但減少了跨期不確定性,並為外部利益相關方提供了較為完整的費用範圍與整改進度。就業務連續性而言,平台維持核心撮合與託管能力正常運行,同時對部分客服功能採取臨時限流與人工複核,確保恢復過程在可控邊界內推進。對客戶側的風險緩釋措施包括:強制重置受影響帳戶的認證要素、擴大交易提醒範圍、臨時提高高風險操作的摩擦係數(如提高二次認證強度與冷靜期設定)、以及開放式專線管道處理差錯與補償。在監管溝通方面,公司依據屬地要求完成初步通報、後續進展更新與根因分析報告,並提交改進計畫與時間表,接受必要的外部審計或現場檢查。
從治理結構的可持續性來看,本次處置將安全投入從單一「工具採購」擴展為「制度—流程—技術—文化」的組合工程:在製度層面納入董事會風險委員會的定期議程,明確首席資訊安全官(CISO)與首席合規官(CCO)的職責邊界與協同機制;在流程層面將高風險客服環節納入關鍵控制點(KCI),將異常閾值與復核比例固化到標準作業程序(SOP);在技術層面推進零信任網絡、細粒度資料分級分域與端對端加密;在文化層面增加一線人員的場景化反社工演練與問責。對於外部合作方,本公司提升了合約條款中的安全與隱私附件強度,引入按事件嚴重度分級的服務等級協議(SLA)與違約金安排,並建立供應商安全評分卡與分層治理,減少對單一點位與單一外包商的過度依賴。
就可量化的成效评估,公司后续需在定期披露或年报中提供关键风险指标(KRI)的趋势数据,如高危权限账号数量与使用频次、敏感数据访问审计覆盖率、可疑会话拦截率、欺诈/拒付率变化、客户补偿案件的结案时长、以及 MTTD/MTTR 的改善幅度;同时披露与第三方法务、审计与监管沟通的里程碑节点,以便外部评价整改闭环的完成度。综合来看,本次事件在短期形成了较为显著的损益表冲击与运营成本上升,但对应带来了人员与流程控制的系统性加固、第三方风险治理的边界收紧、以及信息披露与合规响应的透明度提升。后续影响主要取决于三项变量:整改措施的落地与内化程度、监管方对改进计划的认可与结案节奏、以及客户活跃度与资金留存的恢复速度。对资本市场的含义在于,将一次性成本与常年化安全支出纳入利润率中枢的再定价,并观察安全与合规投入是否通过更低的事件频率与更高的交易成功率在中长期形成对经营现金流的正向贡献。
銀行—加密平台合作的客觀梳理與影響評估
2025年7月,Coinbase 公佈與摩根大通旗下Chase 的合作安排。根據雙方對外披露的信息,合作分階段推進:自當年秋季起,持有Chase 信用卡的客戶可在Coinbase 平台發起加密資產購買;Chase 的積分計劃(Ultimate Rewards)將按「100 積分≈1 美元」的換算規則兌換為穩定幣USDC,併入帳至用戶在平台的餘額;截至2026年,雙方計畫上線「銀行帳戶一鍵聯接」功能,用於在銀行帳戶與平台帳戶之間進行資金的便捷轉入與轉出。上述功能意味著,除傳統的銀行轉帳與第三方支付通道外,信用卡與積分體系將成為平台新增的兩類入金路徑,且未來帳戶直連可在資金通道層級與銀行形成更緊密的連結。
除Chase 外,PNC Bank 也宣布與Coinbase 建立合作。公開資料顯示,PNC 在美國境內擁有約2,600 家分公司與約9,500 台ATM,總資產規模約5,550 億美元。儘管雙方未揭露與信用卡相關的具體存取細節,但從機構體量與網點覆蓋觀察,多家大型銀行並行參與,客觀上有助於提升該平台在銀行體系中的支付可及性與資金來源多樣性,降低對單一合作方或單一路由的依賴。
就業務機理而言,「信用卡直接購幣」與「積分兌換穩定幣」涉及不同的清算路徑與風險控制要求。前者通常透過卡片組織網路完成交易授權與清算,交易在商家類別識別、限額策略、預授權/清算窗口期、反詐欺與爭議處理等方面會採用與「現金等價物/數位商品」相符的控制參數;不同發卡銀行對該類交易的費用、限額與拒付政策可能存在差異。後者涉及銀行端積分負債的消化與定價、與平台側穩定幣資金池的對接、以及用戶側的稅務與合規提示(例如積分兌換是否構成應稅事項、穩定幣入帳後的申報與會計處理)。若進一步上線“帳戶一鍵聯接”,還需要在KYC/KYB 強度、資金指令類型(ACH/實時支付/電匯等)、資金在途風險管理、鏈上入金前的鏈外篩選(反洗錢與制裁名單比對、異常地址畫像)以及服務等級協議(SLA)等方面建立標準化流程。
從經營影響的角度來看,上述合作可能透過三條連結體現:第一,獲客與轉換效率。信用卡與積分接取可降低非加密原生用戶的進入門檻,縮短從開戶到首筆入金的路徑;積分兌換提供了相對低摩擦的入資管道,有望提升首次交易轉換率與錢包啟動率。第二,支付成本與結算效率。卡通道便利性提升的同時,也伴隨較高的支付側成本與更嚴格的風控基線(欺詐、拒付等),平台需依靠交易編排與差異化風控(例如對高風險組合增加二次驗證、延遲提幣或冷靜期)優化單位經濟。第三,留存與產品滲透。若積分供給、卡片購幣與帳戶直連穩定運行,平台可在合規前提下引導入金用戶使用託管、質押、鏈上互動、訂閱扣費與跨境支付等多元場景,進而影響活躍度與人均貢獻。
風險與約束同樣清晰。合規方面,銀行與平台需要滿足反洗錢/反恐怖主義融資(AML/CFT)、制裁合規、隱私與資料本地化等監管要求;對「加密購買」的分類與限額在不同法域和機構政策下存在差異,相關費用與權責邊界需在用戶協議與披露中保持透明一致。營運方面,卡片交易在詐欺與爭議率上通常高於一般零售,且加密資產鏈上不可逆特性與銀行側拒付流程之間存在錯配,需要透過風險分層與作業流程(爭議前置攔截、異常延遲出金、資金在途監控)盡量降低損失。會計與財務方面,積分兌換穩定幣涉及銀行端積分負債的重估與核銷、平台側穩定幣資金池的對帳與審計、以及雙方在清分結算與備付金揭露上的製度化安排。技術面,大規模接取帶來帳戶聯接API 的並發、授權尖峰容量、跨機構事件回應協同與復原演練的要求。
在衡量合作成效時,一組可量化指標具有參考意義:卡通道購幣的授權通過率與詐欺/拒付率、積分兌換的月度規模與兌換後30/90 天留存、帳戶聯接的開通率與資金週轉時長、支付成本與客戶激勵(若存在)的變動、因通貨通道帶來的新接入綜合來看,銀行通路的並行接入在客觀上拓展了平台的支付入口與資金通道,為降低入場摩擦、提升合規可見度與擴大用戶基礎提供了條件,但同時也提高了對合規穩健、支付風控與跨機構運營協同的要求;實際邊際效應取決於客戶功能落地的覆蓋範圍與節奏、風險與責任的合同變化。
USDC 收入放緩與營收結構暴露的約束
根據公司對外揭露的口徑,Coinbase 與Circle 就USDC 的收益分配採取分層結構:在平台內(on-platform)持有的USDC 所產生的利息收益由Coinbase 全額計入;在平台外(off-platform)流通的USDC,雙方按約定比例分成。根據其財務訊息,2025 年一季度,USDC 相關收益約3 億美元,約佔當季營收的15%。進入第二季後,本公司合併營收約15 億美元,低於市場一致預期的15.9 億美元;交易相關收入與訂閱/服務項下的部分科目未達預期,同時USDC 收入未出現延續性增長,令整體營收動能受到掣肘。
USDC 收入未同步擴張的核心約束在於基數與分佈兩端:一是USDC 的流通總量在報告期間出現回落,利息提列的名義本金下降,直接壓縮利息類收益池;二是USDC 的持有分佈向平台外傾斜的比例上升,意味著更大份額的計息資產位於Coinbase 收入比例較低的區間。疊加交易活躍度與訂閱項下其他服務的波動,原本可在一定程度上平滑週期的「利息穩定器」未能在當季形成足夠對沖。就年度口徑參考,2024 年Circle 向Coinbase 分配的USDC 相關收益約9 億美元,該結構在提升短期現金創造的同時,也使平台端對單一利息來源的邊際依賴上升,一旦穩定幣總量或利率環境出現變動,收入的彈性將被放大。
從風險暴露的角度來看,營收集中度的上行增加了對外部變數(穩定幣流通規模、資金利率、on/off-platform 配比)的敏感度。穩定幣市值的變化除受加密市場價格週期影響外,還與跨平台資金路由、機構託管偏好、本地監管與稅務處理、以及場外結算需求相關;一旦向平台外遷移的資金佔比提高,平台側的可計收益資產與計價權將同步下降。利率環境的下行也會以點差壓縮的方式傳導至利息收益項。上述因素共同造成USDC 收入在短期內對公司總營收與利潤的邊際貢獻出現波動。
公司管理階層在績效溝通中強調,現有與Circle 的分成安排為長期協議,短期內不作調整;同時提出透過衍生性商品、支付網路與託管服務等業務線拉升非利息與非交易類收入佔比,以降低對單一利息來源與現貨交易週期的依賴。其內涵包括:提升衍生性商品產品線(期貨/選擇權及清算配套)的規模與費率結構,擴展法幣入金與結算通道(包含卡組織、銀行帳戶直連與跨境通道),以及擴大機構與企業託管業務覆蓋面,並在訂閱與服務項下增加風險管理、合規工具與數據類產品的滲透。
第二季合併淨利受投資收益等一次性或市場性因素影響出現抬升,但股價在財報揭露後下行,反映外部投資者更關注可持續經營現金流的來源與成長路徑的穩定性。就監控框架而言,評估USDC 對績效的邊際影響應聚焦以下客觀量化指標:USDC 總流通量及其on/off-platform 配比、USDC 計息資產對應的收益率區間、穩定幣相關收益在訂閱與服務項下的佔比與環比變動、交易與支出(yield)對總收入增收的總投資額以及總收入增收的總投資量與總收益與業務上述指標的組合變化,將直接決定公司在不同市場階段的收入穩定性與利潤品質。
併購Deribit 的客觀整理:標的概況、交易結構與業務影響
Coinbase 宣布擬以約29 億美元收購加密選擇權交易平台Deribit。依揭露口徑,交易對價由約7 億美元現金與約1,100 萬股Coinbase A 類普通股組成,交割時間表取決於相關監管審批及常規交割條件的滿足。若順利完成,這將成為加密資產產業規模較大的公開併購之一。
標的與存量能力
Deribit 的核心業務為加密資產選擇權(以比特幣、以太坊為主),並提供相關的期貨/永續合約撮合與風險管理框架。市場公開數據與公司對外表述顯示,Deribit 在比特幣與以太坊期權領域的市場份額處於領先位置,具有較高的未平倉合約規模(open interest)與年化成交額,並在歐洲、亞洲與拉丁美洲等非美國市場形成穩定的機構與專業交易者基礎。合規層面,Deribit 註冊地與主要營運許可位於中東地區(如杜拜VARA 等),並針對多法域提供服務。
公司合規性
有公開資訊顯示,2025 年第二季度,捷克國家銀行(CNB)出現在Coinbase 的股東名冊中,持有約51,700 股,以當時市值折合約1,840 萬美元。就機構類型而言,央行通常被視為極度謹慎的長期資金配置者,其投資框架以合規性、透明度、流動性和風險可控為優先約束。在此背景下,主權機構透過二級市場持有一家加密資產相關上市公司的股份,客觀上構成一個具有信號意義的事件:它並不等同於對該公司的業務背書或監管豁免,但說明在部分主權資本的資產配置體系中,圍繞「數位金融基礎設施」的敞口開始以可量化方式出現,前提條件包括公司架構清晰、資訊資訊
從市場傳導機制來看,這類持股對公司可能產生三方面的間接影響。第一,合規與聲譽層面,央行或其他主權資金的進入會被機構投資者解讀為「可投性」的增強:公司在治理、風控、資訊揭露與監管互動方面達到了部分長期資金的最低配置標準。這種訊號不會改變公司的監管地位,卻可能降低與其他大型機構開展業務的心理門檻,尤其是在託管、清算接入、KYC/AML 協作與資料報送等需要對接公共部門規範的環節。第二,通路與合作層面,主權資金的出現提升了公司參與更廣泛試點與介面建設的「資格認定」機率,例如跨境支付合規介面、穩定幣清算的報告與監控框架、或與公共部門共享的風險情報平台。能否轉化為實質項目,取決於具體法域政策安排、資料主權與隱私要求、以及公司技術與合規能力的適配程度。第三,資本結構與二級市場層面,若後續引入更多退休基金、主權基金等長期配置者,股東結構的久期可能延長,換手率與價格彈性下降,從而對估值波動形成一定鈍化效應;但這一效應的大小取決於持股比例與資金久期,並非單一機構小規模持有即可顯著改變。
需要同時看到邊界與限制。其一,央行或主權資金的財務性持股是資產配置行為,不構成監管意見、政策立場或對公司經營活動的任何保證;監管政策仍以法律法規與正式文件為準。其二,持股規模在公司總股本的權重有限,對公司治理與策略方向不產生決定性影響,相關影響較多體現在外部觀感與「合規可投性」的訊號層面。其三,金融科技與加密相關資產的政策敏感度高,跨國數據、反洗錢、制裁合規等要求可能隨週期調整;任何潛在的公共部門合作需滿足更高層級的審計與透明度標準,並接受更嚴格的突發事件應對考核。其四,若公司在資安、營運韌性或重大合規事項上出現失誤,上述「訊號紅利」會迅速弱化,甚至轉為額外的聲譽約束。
綜合而言,主權類機構進入公司股東名冊,客觀上提升了公司在「合規、可投、可對接」三方面的外部認知度,並為其與公共部門或高度受監管金融機構的接口合作提供了條件上的必要但非充分前提。對公司基本面的中期影響,取決於三條可追蹤主線:一是合規許可與報告系統在主要法域的穩定性與可擴展性;二是與公共部門或大型金融機構的接口項目能否轉化為標準化、可復用的基礎設施產品(如清算接入、風控與數據服務);三是股東結構與資金久期的演變估值是否帶來的波動性。對外部觀察者而言,將此事件視為「主權資本在數位金融基礎設施賽道的邊際增量訊號」更為恰當,其價值在於顯性化了合規路徑與基礎設施化能力的重要性,而非對短期營運指標的直接改寫。
估值因素
截至 2025 年年中,公开市场数据显示,Coinbase 的总市值约在 800 亿美元出头(随股价变动而波动),对应的滚动市盈率约 30 倍、销售额倍数约 11–12 倍。上述口径仅反映当期价格与历史财务数据的静态配比,不构成对未来表现的判断。需要结合业务结构的变化理解这些倍数的含义:一方面,公司现有收入由交易相关收入与订阅与服务收入构成,后者包括托管、质押(在合规允许范围内)、稳定币收益分成、链上网络与数据风控等;另一方面,若拟议中的衍生品能力扩张与收购事项(如对大型期权平台的并购)取得监管批准并落地,收入结构可能在未来 12–18 个月内进一步向衍生品与机构服务倾斜。历史上,加密期货与期权业务的单位经济与毛利率普遍高于纯现货撮合,但其对市场波动与风险管理的敏感度也更高,且合规、清算与风控要求显著上行。因此,估值倍数是否“充分反映”结构升级,取决于三项可验证变量:收购获批与整合的进度与范围、衍生品在总收入中占比与单位收益(含费率、点差与资金费)变化、以及交易对手风险与风控成本的净效应。
潛在的估值上行驅動主要來自三類中期因素。第一,收入結構的再平衡:若衍生性商品、託管、支付與資料風控等「服務化」條線佔比提升,單筆收益與現金流穩定性可望改善,經營槓桿在交易活躍期更易釋放。第二,分送入口與生態介面的擴展:與大型銀行、卡片組織、錢包與電商平台的對接,會影響獲客路徑與單位獲客成本,並擴大合規流量的可觸達範圍;這類合作通常透過「銀行卡直連、積分兌換、帳戶入金」等場景體現為入口層面的便利性提升。第三,合規與安全資質的持續性:在主要法域持牌營運、資訊揭露與審計路徑透明、營運韌性與事件回應記錄穩定,有助於提升機構資金與大型對手方的可接性;部分主權資金或長期資金出現在股東名冊中,客觀上強化了「可投性」的市場訊號,但不改變監管邊界本身。
需要同等重視的,是對現行估值形成約束的三類核心風險。其一是週期暴露:加密資產價格與隱含波動率的下行會同步壓縮現貨與衍生品的成交量、點差與費率彈性;衍生品條線雖然在牛熊兩端都存在活躍因子,但在去槓桿階段對風險資本佔用與保證金管理的要求更高,可能抬升合規與風控成本。其二是穩定幣收益的不確定性:與穩定幣發行方的收益分成受制於兩個外部變數-短端利率環境與穩定幣在平台內外的持有分佈;若流通量下滑或更多餘額遊離於平台之外,計入公司口徑的分成將相應波動。此外,分成結構本身俱有合約邊界與再議價風險。其三是政策與執行風險:美國與其他主要法域在證券屬性認定、場外衍生性商品許可、託管責任、KYC/AML、跨境資料與隱私、以及穩定幣監管等方面的框架仍在演進;併購整合涉及的多司法轄區許可、系統對接與團隊合規遷移存在時間與結果的不確定性。任何重大安全或合規事件,都會透過客戶激勵上升、訴訟與和解成本、營運開銷與資本開支的抬升,傳導至利潤與現金流。
在估價方法上,較穩健的做法是將公司拆解為「交易撮合(現貨/合約/選擇權)+穩定幣與利差相關收入+託管與數據/風控服務+鏈上網路與支付」的多元現金流組合,分別設定成長與風險參數,再加總到企業價值:現貨撮合對名目交與費率的彈性最大、可預測性最低;衍生品撮合的單位經濟更優,但對風險資本與監管許可敏感;穩定幣收益對利率與餘額分佈敏感,具有週期性;託管、支付與數據風控的訂閱化收入更“類基礎設施”,對總量波動的敏感度相對較低。與此現金流組合相符的對標樣本,並不局限於單一賽道,可在「交易所(CME/ICE 等)—支付網路—託管與數據服務商」的橫向區間內尋找參考倍數,並對監管與技術路徑差異進行折價或溢價修正。估值層面的關鍵不是靜態倍數高低本身,而是「結構升級兌現的確定性」與「外部約束的邊界」哪一方佔優。
由此可舉出一組操作性較強的觀測指標,用以評估估值與基本面的偏離:總交易額與筆數、衍生性商品收入佔比與單位收益、跨境與法幣入金出金的成功率與成本、平台內穩定幣平均餘額與期限結構、客戶激勵佔淨營收比重、經營利潤率與自由現金流轉換、平台內穩定幣平均餘額與期限結構、客戶激勵佔淨營收比重、經營利潤與自由現金流轉換率、單程合規這些量化訊號與宏觀變數(價格與波動率、利率、政策)聯立觀察,更能解釋估值在區間內的上移或回落。
總結
基於前述分析,Coinbase 更適合被視為面向合規市場的數位資產基礎設施提供者,而非單一「加密概念」標的。評估該公司應建立一套相對中性的框架:第一,從「護城河」視角,重點觀察其在安全事件與營運中斷情形下的響應機制、權限與流程重構、賠付與披露策略,以及由此帶來的客戶留存與監管互動結果;第二,從產業信號視角,跟踪與大型銀行、卡組織、清算網絡、主權與長期資金等傳統金融參與者的合作範圍與介面深度(發卡/入金、積分與穩定幣兌換、託管與結算、數據與合規協同),以判斷其在合規生態中的位置是否上移;第三,從業務結構視角,拆分交易撮合(現貨/期貨/選擇權)、穩定貨幣收益、託管與數據/幣收益、託管與數據/幣收益、託管與數據/貨幣收益、託管與數據/貨幣收益、託管與數據/貨幣收益、託管數據/貨幣風控服務、帳戶直連與支付網路等條線的收入佔比、單位經濟與波動彈性,並將正在推進的兼併收購與國際化合規佈局納入假設;第四,從估值與現金流視角,採用分公司估值或情境化DCF,將不同條線的成長與風險參數分開設定,同時以「客戶激勵/淨營收」比、跨國與衍生性商品佔比、自由現金流轉換率等指標校驗假設;第五,從風險約束視角,系統化列示監理與訴訟進度、穩定幣餘額與利率環境變動、併購整合進度、網路安全與資料合規事件、替代支付軌道滲透(A2A/即時支付/閉環錢包)對流量與定價的邊際影響。圍繞上述五個維度,可形成一組可操作的追蹤指標:總/分業務交易量與筆數、衍生品單位收益與保證金風險指標、平台內穩定幣平均餘額與期限結構、授權通過率與欺詐率、區域合規許可新增與續期、技術與安全投入強度及其對營運指標的拉動。該框架的目標在於,將「敘事」還原為可驗證的經營變量,並以跨週期對比的方式評估其收入結構的穩定性、現金流量確定性與外部約束的邊界,從而為持續性研究與決策提供基礎數據與觀察路徑。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推薦或投資建議。

郵件訂閱
訂閱我們的郵件服務,您將獲得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