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第二季度持股變動釋放的投資訊號
2025年08月18日 06:22 GMT
關鍵點:
1.伯克希爾第二季「逆向佈局」特徵顯著,在聯合健康股價腰斬時新進、重啟蘋果減持,同時加碼鋼鐵/房地產等低估值板塊。
2.目前伯克希爾現金儲備達3,441億美元,凸顯「低估買進、高估了結、留足安全墊」的核心策略。
3.巴菲特第二季的持股調整體現出伯克希爾一貫的策略邏輯,同時為投資人提供了可參考的參考。
8月14日,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披露,巴菲特領導的伯克希爾·哈撒韋遞交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第二季持倉報告(13F)。
監理文件顯示,第二季,該公司新進6檔個股,增加了6檔股票,減持了5檔股票,清倉了1檔股票。此外,前十大持倉股占到總持股的87.29%。整體來看,巴菲特仍在減持蘋果、美國銀行,增持雪佛龍。
圖源:WhaleWisdom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伯克希爾披露一季度持倉時有請求保密的倉位,這是因為投資者經常試圖利用伯克希爾的做法,這反映了巴菲特作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投資者之一的影響力。伯克希爾不希望投資人在收購完成前就大舉買進股票。
市場普遍猜測伯克希爾可能投資了一家工業企業。最終,「神秘持股」為三隻個股,分別為美國最大鋼鐵生產商紐柯鋼鐵、美國住宅開發商Lennar和美國最大房地產開發商之一DR Horton。
重倉新進聯合健康
截至今年第二季末,伯克希爾新進6只標的,涵蓋醫療、鋼鐵、房地產等領域。具體來看:買進聯合健康約504萬股,季末持股市值約15.7億美元;買進紐柯鋼鐵661萬股,季末市值8.57億美元;買進Lennar約705萬股,季末市值約7.8億美元;買進Horton Homes 148.5萬股,季末市值約1.91億美元;買進拉馬爾戶外廣告約117萬股,季末市值約1.4億美元;買進Alliant Energy 78萬股,季末市值約1.1億美元。
圖源:WhaleWisdom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最新披露的持倉資訊中,聯合健康成為其當季新進的最大手筆買入標的。伯克希爾當季新進約504萬股聯合健康股票,此舉使得聯合健康一躍成為伯克希爾第18大持倉,在其總持倉中佔0.61%。該持股揭露後,市場反應劇烈,聯合健康股價一度漲近12 %。
圖源:TradingView
事實上,聯合健康在今年的市場表現頗為坎坷,負面消息接連不斷。從內部營運層面來看,醫療成本的攀升成為限制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在2025 Q2 ,公司營業成本年增17%,飆升至1,065億美元,而與之對應的與保費相關的營收為879億美元,年比僅成長14%。其中,醫療費用這一關鍵支出項目較去年同期飆升20%,達到786億美元,增幅比營收快了6個百分點,嚴重壓縮了利潤空間,導致該季度公司淨利潤同比下降19%,僅34億美元。健康險業務United Healthcare的利潤率更是年減3.0個百分點。
圖源:聯合健康
在外部監管方面,今年2月,美國司法部(DOJ)對聯合健康的聯邦醫療保險優勢計劃(Medicare Advantage)的計費行為展開刑事和民事調查。監管機構懷疑公司透過不當的診斷編碼誇大患者疾病風險評分,以此從政府獲取更高報銷費用。不僅如此,司法部還以反壟斷為由,起訴阻止聯合健康收購家庭健康公司Amedisys。
網路安全問題也為聯合健康帶來了沉重打擊。 2024年2月子公司Change Healthcare遭網路攻擊,致使全美醫療服務提供者關鍵付款系統癱瘓,引發美國衛生部(HHS)調查以及國會質詢,聯邦政府不得不介入處理Medicare和Medicaid付款長達數月之久。聯合健康最初否認患者資訊洩露,後來承認攻擊影響1.9億患者,並為此增加了8億美元儲備金。
而在公司高層方面,去年12月4日,聯合健康保險公司執行長布萊恩・湯普森在紐約曼哈頓中城區希爾頓酒店外遭槍擊身亡,震驚業界,這一事件不僅對公司內部士氣造成衝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外界對公司的信心。今年5月,執行長安德魯・威蒂宣布辭職。多重負面因素疊加,致使聯合健康今年以來股價累積下跌近50%。
圖源:TradingView
值得一提的是,巴菲特與聯合健康早有淵源。在2006年- 2009年間,巴菲特就曾持有聯合健康股票,不過在2010年選擇退出。此次再度建倉,距離上次退出已時隔15年。市場猜測,巴菲特這次出手是在看到聯合健康困境中的潛在價值,還是基於對醫療保健產業長期趨勢的判斷。
繼續減持蘋果,增持雪佛龍
在伯克希爾最新揭露的第二季持股中,前十大重倉股名單保持穩定,僅排名略有微調,依序為蘋果、美國運通、美國銀行、可口可樂、雪佛龍、穆迪、西方石油、卡夫亨氏、瑞士安達保險和醫療保健服務公司德維特。
從具體操作來看,第二季伯克希爾對核心科技重倉股進行了顯著減持。其中,蘋果的減持幅度達6.67%,共賣出2,000萬股,儘管如此,蘋果仍以絕對優勢維持第一大重倉股地位。回溯來看,2024年前三季伯克希爾累計減持蘋果近67%,持股數量從9.05億股降至3億股,2024 Q4和2025 Q1曾暫停減持,此次屬重啟減持節奏。
圖源:WhaleWisdom
而同期美股大盤表現強勁,2025 Q2 ,標普500指數上漲10.57%,納指上漲17.75%,道瓊指數上漲4.98%。在這樣的大盤普漲行情下,科技股整體估值被進一步推高,蘋果作為科技巨頭,其股價也水漲船高,但伯克希爾卻選擇減持,這或顯示出其對科技板塊短期估值與市場波動的謹慎態度,可能認為在大盤快速上漲後,科技股已積累了較大的回調風險。
圖源:TradingView
同期,金融股的美國銀行也遭大幅減持,共賣出約2631萬股,持股數季減4.71%,持股市值減少12.4億美元,但仍穩固第三大重倉股地位。從市場環境來看,儘管美股整體向好,但金融業內部面臨利率波動、監管趨嚴等潛在壓力。根據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集團的數據,標普500指數成分股公司Q2利潤年增率達11%以上,其中金融業利潤成長約10%,不過產業內部結構分化明顯,部分中小型銀行面臨淨利差收窄等挑戰。
伯克希爾此舉反映出在保留核心金融資產配置的同時,對部分銀行股如美國銀行的短期盈利預期有所調整,即便在大盤整體上揚背景下,也基於對行業細分領域風險的判斷進行倉位優化。
增持動作則集中在傳統產業與防禦性板塊。前十大重倉股中,僅能源巨頭雪佛龍獲加倉,共增持345萬股,持股市值環比增加4.95億美元,繼續維持第五大重倉股。
伯克希爾還在第二季加倉酒業公司星座品牌約139萬股、游泳池用品公司POOL近200萬股、航空航太板塊公司Heico,同時小幅加倉達美樂比薩等消費與工業細分領域標的,進一步豐富了傳統產業與必需消費板塊的配置。從產業數據來看,必需消費品產業在第二季整體獲利成長雖不突出,但穩定性強,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小,在大盤調整時往往能起到穩定投資組合的作用。
圖源:WhaleWisdom
清倉方面,第二季伯克希爾唯一清倉個股為通訊業者T-Mobile,合計賣出388萬股,第一季0.4%的持股佔比歸零。通訊產業在目前階段,面臨5G建設投入龐大、市場競爭格局固化、用戶成長見頂等多重問題。從美股通訊板塊整體表現來看,其在第二季度的漲幅明顯落後於標普500指數整體漲幅,業界多數公司業績成長乏力。
圖源:TradingView
連續11季淨賣出
從整體數據來看,截至第二季末,伯克希爾持股總市值為2,575.22億美元,較上一季的2,637.76億美元較上季減少62.54億美元。 2025 Q2 ,該公司股票買入金額約40億美元,出售金額約70億美元,已連續第11季淨賣出美股。
截至6月底,伯克希爾持有現金及等價物規模達3,441億美元,創近年新高,凸顯其對「安全邊際」和未來投資機會的重視。
圖源:伯克希爾·哈撒韋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94歲的巴菲特宣布將在2025年底正式退休,退休並非因健康問題,而是出於對公司長期發展的遠見規劃。他強調無意出售手中伯克希爾股份,最終會將其全部捐出,同時表示退休後仍會“待在身邊”,在特殊情況下為公司提供支持。
巴菲特也在股東大會上對美國貿易政策表達擔憂,認為濫用關稅工具將帶來深遠負面影響。伯克希爾在財報中也提及,包括關稅在內的貿易政策快速變化可能影響公司經營業績,但目前無法「可靠地預測」具體影響程度。
投資啟示
巴菲特第二季的持股調整反映伯克希爾一貫且清晰的策略邏輯,也為投資人提供了可操作的借鏡價值。首先,投資應保持耐心並敢於逆向操作。巴菲特在市場情緒低迷、股價大幅下挫時重新建倉聯合健康,而非追逐短期熱門板塊,說明投資判斷應立足於長期價值,而非被波動或輿論左右。他在一季申請持倉保密的做法,同樣體現了耐心資本配置的原則——成功的投資需要時間驗證,而不是急於公開以博取關注。
同時,伯克希爾的佈局並非簡單的分散化,而是跨產業精選優質資產,始終圍繞著價值低估這一核心邏輯。與散戶常見的「廣撒網」不同,巴菲特更傾向於集中持有少數高確定性機會,而非持有大量研究不足的標的。對個人投資人而言,組合管理應降低風險,但不應犧牲收益,更不是盲目平均化。
巴菲特也強調保持充足的流動性。截至第二季末,伯克希爾現金儲備達到3,441億美元,並連續11季淨賣出美股,體現了在估值高企時獲利了結、等待更好機會的自律。現金不是閒置資產,而是未來佈局的籌碼。在市場不確定性加大的環境下,適度保留現金既能在回檔時果斷加倉優質標的,也能避免被迫在低位賣出。
此外,倉位配置必須與研究深度和投資信念相符。伯克希爾對雪佛龍的增持和對聯合健康的新建倉,顯示出對高確定性標的的重倉配置;對T-Mobile的清倉體現出「不看好就退出」的果斷。目前部分投資人往往倉位與信心脫節,對不熟悉的標的盲目加碼,而對真正看好的機會卻因恐懼猶豫不敢投入足夠資源。
整體來看,巴菲特的投資邏輯是基於價值判斷、耐心佈局和自律管理,並非依賴特殊天賦,而是一套可被理解和應用的方法。與其專注於具體買賣,更值得注意的是背後的長期思路和紀律要求。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推薦或投資建議。

郵件訂閱
訂閱我們的郵件服務,您將獲得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