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我們的服務
更多
更多
更多

2025年,投資人還能靠這項經典策略獲利嗎?

FoolBull FoolBull

2025年08月25日 10:21 GMT

2022年全球金融市場出現“股債雙殺”,受主要央行同步升息應對高通膨影響,股票與債券價格同步大跌。其中,美國60/40投資組合(60%股票+40%債券)年度跌幅達16%,創1976年以來最高,市場對此策略有效性廣泛質疑,投資人信心顯著下降。

 

Distinct split, extreme macro close-up of Stock market panic; small subject detail, divided sections, bold areas

 

進入2025年,全球市場仍存多重挑戰:川普政府將進口商品平均關稅提至15%,推升美國通膨黏性並加劇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全球供應鏈重組持續,半導體、新能源產業鏈區域化集中,企業獲利受產能成本與原物料波動影響;主要經濟體成長分化,美國依托消費溫和擴張,歐元區因能源價格反彈停滯,新興市場隨大宗商品價格呈復甦分化;中東、東歐地緣衝突則持續擾動全球能源供給與資金風險偏好。

 

在此背景下,60/40策略表現改善:股票與債券傳統負相關從2022年異常狀態恢復,價格波動關聯回歸常態。截至2025年7月底,以60%標普500指數+40%彭博美國綜合債券指數為標的的組合,今年回報率約1.6%,跑贏同期標普500指數(0.8%)0.8個百分點;年化波動率12.3%,明顯低於純股票組合的約18.7%。

 

ChatGPT Image 2025年8月25日 16_32_05

 

本文將從2025年60/40策略的市場表現分化特徵、策略核心邏輯的有效性驗證、宏觀環境對策略的影響機制、策略動態優化路徑四個維度,結合2025年全球市場的特殊性,全面評估60/40策略的獲利潛力,為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決策提供參考。

 

 

 

市場驗證

 

2025年上半年,60/40投資組合呈現出「復甦但分化」的特徵。從整體表現來看,經歷2022年16%的年度跌幅後,該策略已連續第三年實現正收益,自2022年低谷以來的累計回報率達到一定水平,展現出較強的恢復能力。這種復甦的核心驅動力在於股票和債券之間傳統的反向關係得以恢復——過去六個月,美國股票和固定收益的相關係數已跌至2021年以來最低水平,意味著股票下跌時債券往往會上漲,反之亦然,這正是60/40策略有效的核心前提。

 

然而,策略內部表現出現明顯分化。在股票部分,全球市場呈現「東升西落」格局,2025年Q1,標普500指數跑輸全球非美股市(以MSCI除美國外全球股票指數衡量)多達近11個百分點,這是有紀錄以來美國以外股票在歷年第一季相對美股最大的跑贏幅度。

 

圖源:MSCI

 

非美市場的強勢表現主要受惠於美元走弱和區域經濟復甦動能差異,其中德國DAX40指數、香港恆生指數表現突出。根據港交所數據,恆生指數2025年截至目前上漲逾20%。

 

圖源:TradingView

 

債券部分則呈現「短強長弱」特徵。30年期美國公債基準公債價格大幅下跌,殖利率突破5%逼近二十年高位,短期債券表現相對穩健。這種分化形成了華爾街所謂的「殖利率曲線陡峭化」現象——30年期公債殖利率年內飆升逾25個基點之際,兩年期和五年期公債殖利率卻同步下降,反映出投資人更青睞短期債券以規避長期赤字風險。

 

圖源:TradingView

 

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美債創下五年來最佳上半年行情,彭博美國國債綜合指數6月回報率接近1%;截至7月底,美國國債今年以來整體表現上漲,主要收益來自中短期品種。

 

 

 

核心邏輯

 

60/40策略2025年表現改善的核心在於股債負相關性的恢復,此策略有效的底層邏輯重新發揮作用。有觀點指出「從長期來看,均衡配置確實是有意義的。」這種意義在市場波動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從全球市場來看,股債「蹺蹺板效應」在2025年表現顯著。

 

在美國市場,有股債負相關的情況,例如當標普500指數出現大幅下跌時,10年期公債殖利率往往會下行。這種效應在4月尤為突出-AI概念股推動股市上漲期間,債券指數雖小幅下跌,但5月股市回檔時債券迅速反彈,完美實現風險對沖。

 

圖源:TradingView

 

 

歷史數據進一步驗證了這個邏輯的穩定性。 PIMCO的研究顯示,過去40多年的業績回饋表明,60/40投資組合在任意的滾動三年中勝率較高,基本能為投資人帶來正向回報,唯二的例外出現在極端市場環境下。特別是在降息週期中,這項策略表現更為出色。

 

從歷史降息週期資料來看,美國10年期公債到期收益率在首次降息後的30天、60天和180天內均出現下降,平均分別下降0.2%、0.3%和0.3%,中債方面在部分降息週期中利率也有下降情況。

 

從收益特徵來看,該策略實現了「風險與效益的非線性最佳化」。儘管2025年股票市場整體估值偏高,標普500指數的盈利收益率已降至3.95%,比10年期公債收益率低約半個百分點,但透過股債平衡,組合仍能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獲取合理回報。目前估值顯示股票的長期回報率約為6%至7%,與彭博綜合債券指數約4.8%的平均收益率相比,雖優勢收窄但仍具配置價值。

 

 

 

政策轉向

 

2025年全球宏觀政策的重大轉變為60/40策略注入了新的變數。

 

8月22日,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全球央行年會上釋放明確鴿派訊號,表示「基準前景與風險平衡的變化可能需要我們調整政策立場」。鮑威爾指出美國勞動市場處於供需雙弱的「脆弱平衡」狀態,就業下行風險正在上升,7月非農就業數據大幅下修,新增就業人數僅3.5萬人,遠低於2024年的月均16.8萬人。

 

圖源:美國勞工統計局

 

這一表態引發市場對聯準會政策轉向寬鬆的強烈預期。根據CME「聯準會觀察」工具,在鮑威爾講話後,交易員對聯準會9月降息25個基點的機率押注從講話前的約65%飆升至87%,多家投行如巴克萊銀行、法國巴黎銀行及德意志銀行等均預計聯準會將在9月的政策會議上降息25個基点。

 

圖源:CME

 

這項政策轉向對60/40組合的兩大核心資產類別均產生深遠影響。

 

對債券市場而言,降息預期帶來顯著利好但呈現結構性分化。理論上短期債券受益明顯,因為經濟放緩預期下聯準會降息,會使對貨幣政策更敏感的短端受益。然而,從實際數據來看,8月21日紐約尾盤,兩年期美債殖利率漲4.40個基點,報3.7918%,五年期美債殖利率漲4.37個基點,與基於降息預期應下降的情況相悖。長期公債方面,雖受財政赤字擔憂等因素壓制,但30年期公債殖利率截至2025年7月29日為4.95%,並未突破5%關口。這種複雜的市場表現使得債券配置需要更精細的久期管理,而非簡單的40%比例配置。

 

股票市場則呈現「估值高點與政策利好」的局面。聯準會降息預期推動美股在鮑威爾講話後出現顯著反彈,8月22日紐約尾盤,美元指數跌0.94%報97.72,為跨國企業獲利提供一定支撐。

 

不過,標普500指數的估值處於較高水準。股神巴菲特在2025年第二季有減持蘋果、美國銀行等股票的操作,但也新建倉紐柯鋼鐵、聯合健康等股票,並非持續大幅減倉美股。這種矛盾狀態使得股票部分的配置更需要全球分散,而非單一依賴美國市場。

 

圖源:WhaleWisdom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市場對聯準會政策的反應有顯著差異。

 

在美國,市場預期到明年年底前可能會有125個基點的降息空間,這在所有主要經濟體央行中是較為鴿派的預期。而中國央行方面,2025年8月20日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0%,5年期以上LPR為3.5%,LPR已連續三個月未調整,有專家認為年內再度降準降息的時點可能後移。這種全球政策環境的差異,為60/40策略在不同區域市場的應用提供了差異化機會。

 

 

 

策略優化路徑

 

面對2025年複雜的市場環境,單純固守60%股票+40%債券的靜態配置難以達到最優收益,策略優化成為獲利關鍵。從全球資產配置角度來看,非美市場的優異表現顛覆了“美國例外論”,要求投資人重新思考股票部分的地理分佈。

 

asian-investors-man-are-placing-coins-in-a-growing-2024-12-03-08-24-15-utc

 

有分析師指出,美國以外的投資機會特別是韓國市場,對願意承受短期波動的長期投資者來說具有吸引力,韓國科技公司當前估值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入場點。

 

在債券部分,久期調整和信用選擇比單純的比例配置更為重要。PIMCO建議投資人避免長端利率債券的直接投資,因美國財政問題惡化導致長期國債在拍賣時面臨壓力,投資人需支付更高利率。相反,中期債券(如五年期公債)成為更優選擇,既能獲取較高票息,又能在降息週期中獲得價格收益。

 

另類資產的適度加入成為傳統策略的有效補充。2025年黃金表現搶眼,年內漲幅高達28%。有分析師認為,中長期來看,美元信用風險等核心因素將持續支撐黃金多頭市場,其長期年化報酬率約8%,與全球名目GDP成長率相當。對於傳統60/40組合投資者,將5%-10%的資產配置於黃金等另類資產,可增強組合在通膨和地緣風險上升時期的抗跌性。

 

圖源:TradingView

 

業界與風格配置同樣需要調整。在股票部分,WH Ireland研究副主管Ollie Clark建議關注AI主題,這一趨勢已推動2024年標普500指數上漲近23%;而Morningstar則指出,在目前美國股票市場估值較高的背景下,價值股和小型股未來可能再次領先,歐洲、中國和拉丁美洲的股票市場存在被低估情況。這種風格輪動要求投資人在維持股票整體比例的同時,進行內部結構優化。

 

 

 

投資者啟示

 

對於不同類型的投資者,2025 年運用 60/40 策略的方式應有所不同,關鍵在於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和收益目標進行個性化調整。

 

對於年輕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而言,由於具備較高風險承受能力和較長投資期限,可考慮維持甚至適度提高股票配置比例,但需著重擴大全球分散範圍,降低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2025 年全球股市呈現顯著分化態勢,歐洲股市強勢崛起,成為全球表現最佳的市場之一,而美股則面臨諸多挑戰,表現相對疲軟。

 

回顧過往,在非美股市跑贏美股的四次經歷中,有三次在全年餘下的三個季度中繼續跑贏,平均跑贏幅度多達 5 個百分點,這一歷史數據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 2025 年非美市場的優異表現或有延續可能。

 

golden-bull-and-bear-on-stock-data-chart-backgroun-2023-11-27-05-34-36-utc

 

臨近退休或風險厭惡型投資者則應考慮向債券傾斜的配置,公募基金 Vanguard 建議投資者將投資組合調整為「40%股票 + 60%債券」。債券部分構建需精心規劃,應側重中短期債券和高品質信用債,規避長期國債敞口。這類投資者還可適當增加防禦性行業配置,如醫療保健、消費必需品和公用事業等,此類行業需求相對穩定,受經濟週期波動影響較小,有助於降低組合波動性。

 

無論採取何種比例,定期再平衡機制都是策略成功的關鍵。2025 年市場波動顯著加劇,股債輪動加快,進一步凸顯了紀律性再平衡的重要性。

 

投資人可關注兩個關鍵指標:一是股債性價比指標(ERP),當ERP值超過2倍標準差時,意味著股債配置比例失衡,需進行再平衡操作,以恢復資產配置的最優比例;二是國債期貨持倉量變化,若持倉量連續3日增加10%,可能預示市場情緒

 

investment-and-forex-trading-concept-2023-11-27-05-25-00-utc - 副本

 

對於尋求增強收益的投資者,可在經典60/40框架基礎上加入戰術性調整。在產業層面,可考慮配置AI、半導體等科技成長領域,2025年AI算力需求激增預計為半導體市場注入動能。透過SPDR Portfolio S&P 600小型股ETF等工具佈局被低估的小型股板塊也是可行之策,在美股估值較高的背景下,小型股板塊可能有更多價值挖掘機會。

 

在商品領域,銅等工業金屬因能源轉型和AI發展需求具有長期投資價值,雖然受經濟成長擔憂等因素影響,價格近期有所波動,但長期來看,其需求成長趨勢明確,投資價值依然存在。

免責聲明: 本文內容不構成對任何金融產品的推薦或投資建議。